•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DOAJ 收录
  • Scopus 收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镁铝铁

刘久苗

刘久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镁铝铁[J]. 岩矿测试, 2013, 32(6): 893-896.
引用本文: 刘久苗.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镁铝铁[J]. 岩矿测试, 2013, 32(6): 893-896.
Jiu-miao LIU. Determination of Ni, Co, Mg, Al and Fe in Laterite Nickel Or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J].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3, 32(6): 893-896.
Citation: Jiu-miao LIU. Determination of Ni, Co, Mg, Al and Fe in Laterite Nickel Or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J].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3, 32(6): 893-89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镁铝铁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久苗,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E-mail:liujiumiao@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618.63;O657.31

Determination of Ni, Co, Mg, Al and Fe in Laterite Nickel Ore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 摘要: 红土镍矿分析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于2013年初刚制定,其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且行业标准中红土镍矿各元素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操作程序繁琐耗时,工作量大,分析效率低。本文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镁、铝和铁含量的方法。红土镍矿样采用王水溶解,加入氢氟酸和高氯酸,加热至高氯酸烟冒尽,再用盐酸溶解盐类,对消解后溶液中镍、钴、镁、铝和铁等目标元素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消除干扰。方法检出限镍为2.98 μg/g,钴为1.60 μg/g,镁为1.68 μg/g,铝为3.79 μg/g,铁为9.52 μg/g;方法精密度(RSD,n=11)为1.5%~2.2%;加标回收率为96.0%~102.5%。国家标准物质分析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和外检值吻合较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单元素不需分别处理,提高了分析效率,能够满足红土镍矿冶炼生产和地质探矿样品测定及时性的要求。
  • 胶东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是一个主要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和超高压变质岩块组成、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发育的内生热液金矿成矿集中区,其金矿床形成时代和产出背景在全球造山型金矿中独一无二。山东莱州-招远金矿区是胶东金矿集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玲珑、焦家等世界级金矿。其中,焦家金矿带是莱州-招远金矿区最重要的金矿带之一。该带内已发现了3个特大型金矿床及一批大中型金矿床,累计探明金储量超过500吨。焦家断裂带在寺庄金矿区内处于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的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内及胶东群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的接触带上,产状复杂且变化较大[1]。由于断裂带产状的变化和地质背景的复杂化,焦家金矿控矿构造系统也随之出现了明显的多样性[2]。由于该区在采矿方面存在的科学疑难问题多、找矿难度大、隐伏矿为主、物化探异常干扰显著等原因,前期对该区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以常规为主,李德亭等[3-4]对焦家金矿深部矿石矿物种类、载金矿物种类及金赋存状态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硫化矿和石英、绢云母、钾长石等脉石矿物;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要载金矿物,金常以裂隙方式充填于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中。现有成果对金赋存状态特征、金矿物种类、不同大小金粒的成色等研究涉及很少,且缺乏先进测试手段进行综合表征。

    焦家金矿的主矿区是原矿主要供应区,该矿区供应给焦家金矿的矿量占到总供应量的70%。本文在主矿区采集深采矿石,采用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扫描电镜[5-10]、X射线衍射仪[11-13]以及能谱分析[14-16]研究工艺矿物学特征,查清载金矿物种类及含量,进而分析金在主要载金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及特征,同时研究金的形状、金粒度大小及分布特点,对不同粒度的金成色、金矿物类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成果丰富了焦家金矿矿物学研究的内容,为后续选冶工艺提供了调控依据和重要信息。

    LEICA-DMLP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主要附件LEICA MPS30照相系统,荧光附件。

    LINKAM热台THMSE600(-196~600℃):配备工艺矿物学研究的高级软件LINKSYS。

    LEICA-MZ6高级研究型体视显微镜(德国LEICA公司):该设备自带全套摄像、自动照相、颗粒分析软件。工作条件为自动对焦;固定倍率切换9段;放大倍率15~100倍;视野范围3.3~41.2 mm;工作距离100 mm;灯源LED环形灯;物镜0.63~4 X。

    SSX-550型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DX-4能谱仪(日产岛津公司):工作条件为二次电子图像分辨率3.5 nm,放大倍率20~30000倍。

    Empyrean型X射线衍射仪(XRD,荷兰PANALYTICALB.V公司):配合显微镜分析鉴定矿物种类,工作条件为功率3 kW,测角仪重现性0.0001°,测角仪类型T-2T。

    对矿区井下300 m、400 m、500 m处合计取样150 kg,选取有代表性的矿样按要求制作成120块抛光片和30块矿石薄片。采用不同仪器进行观察研究。

    通过光片研究并结合化学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方法,查明焦家金矿主矿区矿物种类主要为硫化矿,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还有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黝铜矿、辉铋矿、辉钼矿。金属氧化物主要为褐铁矿及少量磁铁矿等。脉石有石英、长石、绢云母、方解石和绿泥石类矿物等;还有极小量的菱铁矿、石榴石、金红石、锆石、榍石、磷灰石等矿物。

    采用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对120块抛光片研究,发现载金矿物主要为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载金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对30块薄片进行研究,统计发现硫化物中金粒有152粒,脉石矿物中金粒22颗。硫化物中金粒占87.37%,脉石中金粒占12.63%。金在各矿物中赋存含量如图 1所示,黄铁矿、黄铜矿是重要载金矿物。66.25%的金赋存在黄铁矿中,19.29%的金赋存在黄铜矿中,11.52%的金赋存在石英中,其他矿物及脉石中含金量很少。

    图  1  载金矿物及脉石中金的含量
    Figure  1.  Gold contents in different minerals

    黄铁矿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在矿石中呈自形粒状、半自形粒状和它形粒状,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脉状等。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黄铁矿与黄铜矿密切共生,成矿期多见黄铁矿包裹黄铜矿。黄铁矿的裂隙往往被黄铜矿充填,表明时间上的同期性。黄铁矿的嵌布粒度最小为0.001 mm,最大为3.9 mm,一般分布于0.050~0.10 mm范围内。黄铜矿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黄铜矿呈现黄铜色,表面常由于氧化产生斑驳的蓝、紫、褐色的锖色,强金属光泽。黄铜矿的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匀。黄铜矿呈它形粒状,以细粒、微细粒状嵌布在脉石中,黄铜矿的嵌布粒度最小为0.001 mm,最大为1.21 mm,一般分布于0.030~0.080 mm范围内。

    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和长石等中的金赋存状态进行分析。

    通过对120块磨制光片进行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查明焦家金矿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是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其中裂隙金占金矿物总量64.82%。裂隙金(图 2)成群网状分布于硫化物裂隙或硫化物和石英裂隙中。对图 2(a)中的裂隙金(1)、(2)点进行能谱分析(图 3)。从图 3(a)可知,Au的M线在2.120 keV处出现,Ag的L线在2.992 keV处出现,Fe的K线在6.405 keV处出现,可知裂隙金含有少量的Fe,另外还发现部分裂隙金中含有Cr、Cu等,裂隙金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由图 3(b)可知,石英裂隙中的金不含杂质元素,表明在热液脉Au-SiO2封闭体系中不含其他元素,二氧化硅溶胶聚集形成凝胶,金溶胶可在凝胶内呈浸染状固定下来,后来随着凝胶结晶脱水作用,使金以微粒分散或溶解状态作进一步的迁移,在二氧化硅冷却形成石英期间,被圈闭的金溶胶可以发生扩散作用和聚集作用,结果形成颗粒裂隙金。有些裂隙金含有Fe、Cr、Cu等,有些又不含任何微量元素,反映成矿热液是多期次的,金银矿物结晶也是多期次的。

    图  2  裂隙金扫描电子图片
    Figure  2.  The SEM image of fissure gold
    图  3  裂隙金能谱图
    Figure  3.  The energy spectrum images of fissure gold

    通过120块磨制光片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金赋存状态中包裹金占金矿物总量19.29%。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金颗粒的生长和金成色情况。光片显示小颗粒金分布广且多。图 4是三颗包裹金的扫面电镜图片,较大颗粒(图 4中1处)被黄铜矿包裹,金颗粒中含有孔洞,这些孔洞结构有利于溶液渗透,为氰化溶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图 4中2处是被黄铁矿包裹的小粒金,颗粒粒度为14 μm,小部分边界与石英接触;图 4中3处是被黄铁矿包裹的小粒金,颗粒粒度为12 μm,对该晶体进行了Au、Ag和Cu的线扫描(图 5)。测定Au、Ag和Cu相对的含量。从图 5可知,金边部成色低,银略高,也有微量铜。中心金高,且有微量铜。

    图  4  包裹金的扫描电镜图片
    Figure  4.  The SEM image of inclusion gold
    图  5  包裹金的Au、Ag和Cu线扫描图
    Figure  5.  The Line scanning images of Au, Ag and Cu in inclusion gold

    晶隙金类型比较多,占金矿物总量的15.89%。对磨制光片进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晶隙金经常出现在黄铁矿/黄铜矿晶隙(占52.12%)、黄铁矿/石英晶隙(占28.45%)、黄铜矿/石英晶隙(占13.20%)及黄铜矿/斑铜矿晶隙(占6.23%)。图 6是黄铁矿/石英晶隙间的金矿物,晶隙金成群分布。能谱分析可知:金矿物晶体中心(图 6中1处):含Ag 17.544%,Au 82.456%,属于自然金;金矿物晶体边部(图 6中2处):含Ag 13.453%,Au 86.547%,属于自然金。小颗粒金矿物(8 μm,图 6中3处)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晶隙间。能谱分析表明:小颗粒金矿物含Ag 15.949%,Au 82.547%,Fe 1.504%。能谱测试粒度为3~8 μm的7颗小金颗粒,表明小粒金矿物成色高,为830.62‰~898.95‰,属于自然金。说明焦家金矿成矿期间的溶液十分丰富,在高温时是一个相,随着温度降低,金先沉淀,而银后沉淀,固溶体分离,而随着结晶到后期,形成尾部和尾梢,金的成分发生变化,形成的金颗粒中银含量幅度变化较大。

    图  6  晶隙金扫描电子图片
    Figure  6.  The SEM image of intercrystalline gold

    研究结果表明焦家金矿金赋存状态主要是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裂隙金最多占金矿物总量64.82%,其次是包裹金和晶隙金。裂隙金矿物成分复杂,有时含Fe、Cr、Cu等,包裹金体内局部有孔洞,金边部成色低,晶隙金类型丰富,形状多变,多属自然金。

    用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观察,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中金颗粒较大,连群分布占多数,孤立分布较少[17-18]。脉石中金颗粒细小,孤立分布占绝大多数,极少见连群分布。金矿物粒度范围较大,大颗粒可达到90~110 μm,小颗粒只有2~3 μm。其中0.104~0.147 mm的金颗粒占1.85%,0.074~0.104 mm金颗粒占4.25%,0.043~0.074 mm金颗粒占16.24%,0.037~0.043 mm金颗粒占30.58%,小于0.037 mm金颗粒占大多数,占47.08%。不同载金矿物中金粒的粒度含量见表 1。从表 1可知细粒级载金矿物中的金含量较多,如小于0.037 mm的石英中金相对含量达56.01%,粗粒中金含量较少,如黄铁矿中0.104~0.147mm的金相对含量只有3.67%。

    表  1  载金矿物中金不同粒度的含量
    Table  1.  The gold percentag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minerals
    载金
    矿物
    不同金粒度的相对含量w(Au)/%
    0.104~0.147
    mm
    0.074~0.104
    mm
    0.043~0.074
    mm
    0.037~0.043
    mm
    <0.037
    mm
    合计
    黄铁矿3.6710.3827.1840.7718.00-
    黄铜矿03.3415.0130.2351.42-
    石英0.912.0010.8930.1956.01-
    其他007.4928.5064.01-
    含量1.854.2516.2430.5847.081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用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和高级研究型体视显微镜观察,焦家金矿主矿区金矿物形状主要有球形(占40.25%)、三角形(占9.28%)、矩形(占6.91%)、条形(占12.14%)、块形(占8.24%)、钩形(占11.85%)、不规则形(占11.33%)金等。金的典型形状见图 7

    图  7  金赋存典型形状图
    Figure  7.  Typical photos of gold occurrence

    用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观察,结合XRD衍射仪测试结果,发现金矿物种类较丰富,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金铜矿、含铁自然银、螺硫银矿、金银碲化物等。金矿物类型与含量见表 2。其中金银系列矿物占87.55%,金铜矿占6.58%,螺硫银矿占3.31%,碲化金矿占2.56%。金银矿物成色统计见表 3。从表 3可知,金银矿物平均成色较高,其中自然金达950.21‰,银金矿达738.92‰,金银系列矿物加权成色达到728.88‰。银金矿在金银矿系列含量中的比例(分配率)占到79.70%,是最重要的金矿物,其次为自然金,分配率占14.68%。

    表  2  金矿物类型与含量
    Table  2.  The gold mineral types and their contents
    金银矿物系列矿物名称w/%
    金银系列自然金12.85
    银金矿69.78
    自然银3.67
    含铁自然银1.25
    小计87.55
    金铜系列金铜矿6.58
    硫化物系列螺硫银矿3.31
    碲化物系列碲化金银2.56
    合计-1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  金银矿物成色和含量
    Table  3.  The gold percentages and contents of gold-silver minerals
    矿物名称平均成色/‰w/%分配率/%加权成色/‰
    自然金950.2112.8514.68728.88
    银金矿738.9269.7879.70
    自然银11.373.674.19
    含铁自然银01.251.430
    合计-87.551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用高级研究型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观察,结合能谱分析测定不同粒度金矿物成色。由表 4的分析结果可知,60 μm和32 μm的大颗粒金成色分别为543.75‰和549.38‰,14 μm和12 μm的小颗粒金成色分别是859.72‰和856.15‰,说明大粒金成色低,为银金矿;小颗粒金与大颗粒金相比成色明显较高,小颗粒金大都为自然金。

    表  4  金矿物不同晶体颗粒的成色
    Table  4.  The gold percentages of different size crystal particles
    金颗粒粒度/μmw(Ag)/‰w(Au)/‰金含量水平定名
    60456.25543.75金低银金矿
    32450.62549.38金低银金矿
    14140.28859.72金高自然金
    12143.85856.15金高自然金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往研究成果对焦家金矿深部矿石的矿物种类、载金矿物种类及金赋存状态等进行工艺矿物学常规研究,查明主要载金矿石是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矿及石英、长石等脉石矿物;金多数以裂隙金方式存在,少数以包裹金、晶隙金存在。随着井下纵深采矿的进一步开拓,现有工艺矿物学结论明显难以满足后续选冶技术的调控要求。本文采用偏光反光两用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分析等先进手段,综合分析了焦家金矿主矿区的金矿石样品中金的不同赋存状态、嵌布粒度特征,金的形状、种类、分布状态,不同粒度金的成色特征等。研究结果显示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和长石;金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金矿物形状有球形、三角形等,其中球形颗粒最多;金矿物粒度范围较大,大金颗粒可达到90~110 μm,小金颗粒只有2~3 μm;金矿物种类丰富,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金铜矿等;金银矿物的成色普遍较高,赋存于硫化物中的大颗粒金,成色较低,小粒金成色较高。

    本文利用不同先进手段表征互相印证,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丰富了焦家金矿内生热液金矿成矿区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金矿工艺矿物学的研究内容,为后续选冶作业提供了调控依据和重要矿物信息。由于缺乏对主要含金脉石矿物(石英、长石等)构造特征,金在其中赋存状态、嵌布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应进一步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为提高后续选矿作业脉石中金的回收效果提供重要的分析依据。

  • 表  1   仪器工作条件

    Table  1   Working parameters of the instrument

    工作参数设定条件
    射频功率1200 W
    等离子气流量15.00 L/min
    辅助气流量1.50 L/min
    雾室压力200 kPa
    冲洗时间10 s
    观测高度10 mm
    泵速10 r/min
    重复次数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分析谱线及测定范围

    Table  2   Analytical spectral lines and measurement range

    元素波长
    λ/nm
    测定范围
    w/%
    Ni231.6040.10~2.00
    Co228.6150.05~0.30
    Mg280.2700.10~10.00
    Al394.4010.10~10.00
    Fe238.20410.00~5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混合标准溶液

    Table  3   Mixed standard solutions

    元素ρ/(μg·mL-1)
    STD 0STD 1STD 2STD 3STD 4STD 5STD 6
    Ni0151015200
    Co00.51.01.52.02.53.0
    Mg015103060100
    Al015103060100
    Fe01002003004005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和方法检出限

    Table  4   Relative coefficients of calibration curve and 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the elements

    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检出限/(μg·g-1)
    Ni0.999982.98
    Co0.999841.60
    Mg0.999911.68
    Al0.998533.79
    Fe0.999669.52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方法准确度试验

    Table  5   Accuracy tests of the method

    w/%
    元素本实验室北矿院外检
    本法
    测定值
    标准值相对
    误差/%
    本法
    测定值
    标准值相对
    误差/%
    Ni1.961.97-0.51 1.391.38 0.72
    Co0.0710.069 2.90 0.100.100
    Mg---1.161.20-3.33
    Al---2.342.340
    Fe23.2923.40-0.4746.6347.76-2.37
    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测试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GB/T 6730.5—2007(元素Fe),YS/T 820.20—2012(元素Al),YS/T 820.22—2012(元素Mg),GB/T 14353.5,6—2010(元素Ni、Co)。
    下载: 导出CSV

    表  6   方法精密度试验

    Table  6   Precision tests of the method

    元素 w/%RSD/%
    本法分次测定值平均值
    Ni1.0101.0201.0201.023
    1.0551.0451.0501.0311.0331.5
    1.0291.0351.049
    Co0.0880.0920.0870.089
    0.0900.0930.0910.0930.0912.2
    0.0890.0920.093
    Mg1.3211.3351.3361.343
    1.3691.3721.3931.3491.3521.6
    1.3401.3351.377
    Al3.3843.4303.4413.461
    3.6123.6183.5413.5753.5022.2
    3.4903.4743.492
    Fe44.51245.08345.07445.481
    46.55246.36446.62146.56645.7391.5
    45.57145.60145.699
    下载: 导出CSV

    表  7   方法回收率试验

    Table  7   Recovery tests of the method

    元素加入量
    m/μg
    w/%回收率/%
    加标前浓度加标后浓度
    Ni10001.0532.03898.5
    Co1000.0900.192102.0
    Mg10000.7831.808102.5
    Al20002.3174.23696.0
    Fe4450044.19289.283101.3
    下载: 导出CSV
  • 王成彦,尹飞,陈永强,王忠,王军.国内外红土镍矿处理技术及进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8,18(Z1): 1-8. doi: 10.3321/j.issn:1004-0609.2008.z1.002
    刘庆成,李宏元.红土镍矿项目的经济性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06(6): 68-6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OLO200606021.htm
    GB/T 15923-1995,镍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S].
    YS/T 341. 1-2006,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镍量的测定;丁二酮肟沉淀分离--EDTA滴定法[S].
    YS/T 341.2-2006,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铜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S].
    YS/T 341. 3-2006,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镁量的测定--滴定法[S].
    YS/T 820.2-2012,红土镍矿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镍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S].
    王慧,刘烽,许玉宇,俞璐,吴骋,王国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的铅[J].岩矿测试,2012,31(3): 434-43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KCS201203011.htm
    王国新,许玉宇,王慧,刘烽,吴骋,胡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镍钴铜[J].岩矿测试,2011,30(5): 572-57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KCS201105012.htm
    胡顺峰,王霞,郭合颜,金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石中镍铬镁铝钴[J].岩矿测试,2011,30(4): 465-4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KCS201104019.htm
    张超,李享.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镍矿石中镍铝磷镁钙[J].岩矿测试,2011,30(4): 473-47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KCS201104021.htm
表(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18
  • HTML全文浏览量:  364
  • PDF下载量:  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4-25
  • 录用日期:  2013-05-19
  • 发布日期:  2013-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