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卷好书,等星星聚齐
-
-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终于得到那本向往已久的好书,或是觅得那张曾经深深触动你的CD,你是即刻拆封?还是放进书包带回家,等外界嘈杂喧嚣退去,静候自己那颗久别重逢的心都准备好了,才打开来细细品读或是聆听?
上大学时,笔者第一次听到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乐中蕴含着一股强大而内敛的力量,气势恢弘,充满自信与自豪,是充满生机的号角和热血生命的召唤,让当时年轻的心澎湃不已,至今不能忘怀。那个时候有年轻的心,有远方的梦,在时间和生命的轨迹上自由地延伸。自那时起,找寻和聆听这首交响曲,就成了心中一份默默的寄托。不知等了多少年,终于觅得了这一珍贵CD。当时拿到CD,真恨不得马上回家就听。然而,真正回到家,却总也不敢拆开那精美的包装,担心里面那颗澎湃的心所掳掠的这么多年的找寻和期待稍纵即逝,或流于指缝,或散于世俗。要重温这张CD,必须有一种“仪式”:最悦耳的音响,最静谧的夜,最清澈的星空……,只有这个时候,再奏响这火红的乐章,才能让心在足够的宁静中再一次澎湃,让灵魂再一次感受久违的呼唤与震撼。穿越这数十年的流觞,与那个年轻的自己一起,坐在大学校园的静夜里,沉醉、省思和积淀。这一等,就又是十年。
如果说科学和艺术是一双智慧和反智慧的孪生体,那么这样的“反”中,必然免不去这诸多的“同”。不久前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说,只会开卷勤读,不会掩卷悲喜,这一生就算做到中文系教授,也不过是一个文学的绝缘体。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这掩卷后的触动和省思更为重要。没有这点滴的“省”,你不仅会渐渐绝缘于真正意义上的科研,甚至也绝缘于自己———你永远无法体验多年后与曾经的自己再一次邂逅的快乐。2013年在《岩矿测试》上发表的文字,既有踏雪寻梅,一层一层曲折着向科学深处走去的探索,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回转,以及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的实验新作。邈远空茫之处,探寻的精神与攻克难关的乐趣尽显。
“氧同位素在岩石成因研究中的新进展”一文(Vo1.32,No.6,p841-849),初看似如入云山雾海,那些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和分馏效应的差异,如何用来识别不同来源、不同期次岩石的形成、混染和演化?技术手段的改变,又如何否定了前人的假设与假说,导致了多种岩石成因学说的进步?层层叠叠,庐山面目不得识。然而这反倒促使你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去理解科学道理与自然规律的天然自成。自然之美在这里一览无余。也不得不使你感受到作者对于该门学科独到的思辨与洞察。
“应用纤维素示踪北京市PM2.5天然植被排放来源的研究”(Vo1.32,No.5,p738-746)实在是一篇需要推荐给大家去读的文章。现在举国上下,直至欧美诸国,都在广泛谈论PM2.5与北京和全国各地的雾霾。当北京重度污染的时候,还会收到国际友人的邮件关注。印象中,我们谈论的雾霾来源都是工业污染、沙尘,甚或汽车尾气。然而,该文作者们通过精巧的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改进,通过与国外文献的方法及数据对比,表明在北京,天然植被排放量占据了PM2.5质量浓度的1.37%的份额,天然植被排放源对有机碳的最大贡献可达9.2%,天然植被排放成为北京市PM2.5重要来源之一。该研究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其重要性和科学意义不言而喻。
微区定量分析中,标准物质的缺乏是其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标准物质与待测样品基体的不一致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石笋样品中多元素比值及45种元素含量”(Vo1.32,No.3,p383-391)一文,在实验与方法上,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绕口令一般的“桥梁”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碳元素无法准确检测的问题,获得了与Ca内标法相匹配的校正结果。“磷灰石Sr-Nd同位素的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分析”(Vo1.32,No.4,p547-554)研究中,作者们不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详尽地进行了国内外方法与数据的比较,佐证了所建方法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这一点十分值得推荐,这样做也需要有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功底和探求真知的勇气。一年来,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
这些文字,或充满丰富的奇思妙想,或构思着精巧的实验设计,智慧、坚韧与探求,无不浸润在文中的字里行间。
于是,就想,一定要集撰这样一本好书,也一定会有这样一卷好书,在星星聚齐的时候,我们一起开卷细品,掩卷遐思!
主编:罗立强
2013年10月26日
于北京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51
- HTML全文浏览量: 307
- PDF下载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