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ybdenite Re-Os Isotopic Dating of Xitian Deposit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
摘要: 湘东南锡田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田,该矿田位于湘赣边界,南岭成矿带与钦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拼合带。目前对于矿体与成矿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矿体形成时代的问题尚存争议,钨锡矿化究竟是与印支期还是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矿田中众多矿体是否同期形成,这些问题仍待进一步确定。本文选取了两个矿床,即山田云英岩-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床和桐木山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分别对来自这两个矿床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158.9±2.2) Ma(2SD)和(160.2±3.2) Ma(2SD),表明这两个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高精度的云母Ar-Ar和辉钼矿Re-Os年龄数据表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田的垄上、荷树下、山田、桐木山矿床均形成于150~160 Ma,即南岭与花岗岩有关钨锡多金属矿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高峰期。上述两个辉钼矿样品的铼含量分别为12.44×10-6和2.367×10-6,指示成矿物质分别为壳-幔混合来源和地壳来源,为准确认识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制约。本文还对南岭地区晚侏罗世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中90个辉钼矿的铼含量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物质绝大多数为地壳来源,少数为壳-幔混合来源。Abstract: The Xitian large-scale W-Sn polymetallic ore field has been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found in jointed adjoining areas of the Nanling and Qinhang metallogenic belts which are located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Hunan and Jiangxi provinces, and the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s. At present, there are several debates about the formation ages of the ore bodies and nearby granitic intrusions. For example, is W-Sn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either Indosinian or Yanshanian granites? Were numerous different types of ore bodies form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The separation of molybdenite minerals from two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s, Shantian greisen-quartz vein ore deposit and Tongmushan crushed zone-alterated rock ore deposit was undertaken and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Re-Os model ages of molybdenite in these two deposits yielded (158.9±2.2) Ma (2SD) and (160.2±3.2) Ma (2SD), respectively, which show they were genera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According to statistical data of mica Ar-Ar and molybdenite Re-Os ages, Longshang, Heshuxia, Shantian and Tongmushan ore deposits were all formed during 150-160 Ma, which is the peak period of W-Sn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granitic intrusions. Rhenium contents of the two molybdenite samples are 12.44×10-6 and 2.367×10-6,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that metallogenic materials were derived from crustal-mantle mixture and crust. Combining with ninety data of rhenium contents in molybdenites of W-Sn polymetallic deposits closely related to granitoids in Nanling area in late Jurassic, the suggestion that a majority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 were derived from crust is given, with only a few of them derived from crust-mantle mixture.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具有世界其他地区少有的特殊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并且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1,2]。新疆正在成为世界上三个待开发地区之一[3]。新疆近年来在探测钼矿、铅锌矿和石灰石矿[4]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奥依塔克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平均海拔4000 m以上。从喀什疏附县出发到奥依塔克镇,沿途路两边多是岩土裸露的山脊呈浑圆状红色、紫红色、灰黑色、浅绿色、泥灰色、灰绿色秃山群,只有一些稀少的耐寒小植物。这种特点不仅见于阿克陶县一带山区,新疆广阔的天山山脉也有类似的特点。阿克陶县目前正在开采的有金[5]、铁、铜、锌、硅等矿产[6],最近调查发现锑和钼高背景的铅、铜、锌等矿点和褐铁矿化、黄铜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菱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和碳酸盐化矿带多处,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片麻岩、黑云片岩、石榴石片岩、云母变粒岩、混合岩夹石英岩、蛇纹石化大理岩、角岩、片麻岩结晶灰岩和大理岩[7]。
古丽克孜·阿日甫[8]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新疆石灰性土壤中多种有效元素含量,聂俊杰等[9]对新疆巴里坤膨润土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关注矿石样品中的金属元素,但非金属元素及其存在状态的分析对于理解矿石的组成、金属元素的存在形式、指导金属冶炼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同样是碳酸根,与不同金属离子结合,其分解温度不同;非金属元素的转变,如Si—Si转化为C—O—Si,有助于理解高温冶炼过程是如何由难分解的硅酸盐(Si—Si)形态转化为金属单质。阴离子分析可为采矿和冶炼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新疆阿克陶县奥依塔克镇一带6种不同矿石样品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存在状态,重点考察了其中的阴离子,研究矿石组成特征,为今后开发和利用新疆的矿产资源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主要试剂
AVATAR 360 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配备ThermoFisher Scientific Inc 公司的OMNIC 8.0分析软件和光谱库。
Axis Ultra DLD型多功能X射线电子能谱仪(英国KRATOS公司)。
ZRY-2P型高温综合热分析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盐酸、氢氧化钠、溴化钾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样品及处理
沿矿体地表斜坡方向6处不同颜色的山石,6件样品信息见表 1。样品经破碎、90℃烘干4 h、混合、缩分,过74 μm筛,保存于塑料瓶中,备用。上述样品取一部分,空气气氛条件下在900℃煅烧,冷却至室温,保存于干燥器中,备用。
表 1 矿石样品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ore samples样品编号 煅烧前颜色 煅烧后颜色 形状 盐酸溶解 氢氧化钠溶解 1 浅绿色 土色 层状 气泡;无色;白色沉淀 不溶 2 红棕色 棕红色 块状 气泡;黄绿色;白色沉淀 不溶 3 黑色 黄棕色 片层状 气泡;浅黄绿;灰色沉淀 不溶 4 棕色 浅棕色 片层状,有白色条纹 部分溶解,黄绿色溶液 少量溶解 5 浅绿色 黄棕色 片层状 气泡;黄绿色;白色沉淀 不溶 6 黑色 黄棕色 片层状 大量气泡;浅黄绿色,黑色沉淀 不溶 1.3 样品性质表征
1.3.1 红外光谱分析
分别取0.5 mg煅烧前后的样品与100 mg溴化钾混合研磨,制备样品压片,扫描波数范围为4000~400 cm-1,分辨率4 cm-1,用纯溴化钾和空气作为背景进行校正,扫描32次。
1.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X射线源为Al Kα (hν=1486.6 eV),样品表面荷电效应的校正用C 1s (284.60 eV)来标定。宽谱扫描的能量范围为0~1200 eV,扫描步长1 eV,通能80 eV;窄谱扫描的步长为100 meV,通能40 eV。在以上工作条件下,分别对所有6件样品进行宽谱扫描,同时对煅烧前后的6号样品进行元素窄谱扫描。利用Casa XPS谱图分析软件对所得谱图进行分析。
1.3.3 热重分析
试样质量为8 mg左右,升温速率为20℃/min,加热至900℃,在空气气氛条件下测量各矿石样品灼烧减量。
2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分析
根据初步试验中各样品与酸放出气泡的现象,推测样品中含有碳酸根。为了进一步得到有关官能团的详细信息,对煅烧前后的1#~6#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扫描,其红外谱图见图 1。煅烧前,1#、4#、5#样品的红外谱图形状相似,如图 1(a)所示;2#、3#、6#样品的红外谱图形状相似,如图 1(b)所示。其他样品煅烧后的红外光谱与6#样品煅烧后的红外谱图形状相似,示于图 1(b),说明不同样品煅烧后所含官能团相同。以煅烧前后的6#样品为例对谱图进行了解析,见表 2。
表 2 6#样品煅烧前后的红外光谱信息Table 2. Infrared information of 6# sample before and after calcination峰位σ/cm-1 煅烧后变化 峰归属 参考文献 峰位σ/cm-1 峰归属 参考文献 煅烧前 文献值 煅烧前 文献值 3627 3627 消失 M*-OH伸缩 [10] 3642 3642 CaO·H2O [20] 3426 3426 消失 层间-OH伸缩 [11] 3461 3461 -OH伸缩 [21] 2516 2515 消失 O═C-O的伸缩 [12] - - - - 1799 1799 消失 O═C-O的伸缩 [13] - - - - 1419 1419 减弱 O═C-O的弯曲 [14] 1410 1410 O═C-O的弯曲 [22] 1080 1080 减弱 Si-O-C振动 [15] 1073 1073 Si-O [23] 1028 1028 减弱 C-O伸缩 [16] 1043 1043 C-O伸缩 [24] 876 875 消失 O═C-O弯曲 [17] - - - - 777 777 减弱 Si-O伸缩 [18] 777 777 Si-O伸缩 - 713 713 消失 O═C-O弯曲 [19] - - - - 从表 2的数据可以看出, 6#样品煅烧前的红外吸收光谱由—OH、O═C—O、Si—O—C、Si—O和C—O五种基团的振动引起的。光谱中的吸收峰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煅烧之后减弱,另一类煅烧之后消失。①煅烧之后减弱的有O═C—O、Si—O—C和Si—O,属于碳酸盐和硅酸盐中有关基团的振动;煅烧之后O═C—O、Si—O—C、Si—O强度减弱,表明煅烧过程中有CO2逸出,但仍然有未分解的O═C—O;②煅烧之后消失的有—OH和O═C—O,说明煅烧过程中样品释放出CO2和H2O;③样品含有两种不同的碳酸盐,煅烧过程中一种分解而另一种不分解;④2516、1799、876和713 cm-1的吸收峰属于可分解的碳酸盐,1419和1028 cm-1的吸收峰属于不分解的碳酸盐;⑤1419 cm-1的吸收峰部分分解,由两种碳酸盐共同产生[25];⑥因1419 cm-1的吸收峰强而宽,1430 cm-1的—OH变形振动有可能包含在其中;⑦煅烧之后仍能看到—OH振动,可能是煅烧后样品吸水所致。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H、C、O、Si等非金属元素。
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不同元素的同一内层电子的结合能各不相同,而且与原子的化学结合状态及其化学环境有关。 所以可以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元素的电子结构。为了对样品表面进行定性、定量和元素化学状态分析,对样品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从6件矿石粉末样品的宽谱(见图 2)的定性分析发现,6个矿石粉末样品的光电子谱峰的峰位基本相同,说明6件矿石样品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由O、C、Si、Al、Ca、Mg六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相对含量列于表 3。
表 3 样品煅烧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Table 3.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calcinations元素 煅烧前 煅烧后 原子浓度/% 质量浓度/% 原子浓度/% 质量浓度/% O(1s) 46.69 44.26 53.87 43.56 C(1s) 30.02 19.43 21.32 14.45 Si(2p) 12.58 19.04 12.36 19.58 Al(2p) 7.09 10.31 6.12 9.32 Ca(2p) 2.62 5.65 4.97 11.25 Mg(2p) 0.99 1.30 1.34 1.84 选取6#矿石粉末样品进行煅烧,并对煅烧前后的样品进行了XPS宽谱扫描对比分析,如图 3所示。结果表明,6#样品煅烧前后仍然含有O、C、Si、Al、Ca、Mg六种元素,煅烧对矿物样品的成分组成没有太大影响。从煅烧前矿石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窄谱分析发现,Al的2p结合能为74.2 eV,Ca的2p3/2结合能为346.9 eV,Mg的2p结合能为50.46 eV,表明在矿石样品中,Al以γ-Al2O3的形式存在,而Ca以CaO·SiO2的形式存在,Mg则以MgCO3的形式存在。煅烧后矿物中,Al的2p结合能仍保持不变,为74.2 eV,以γ-Al2O3的形式存在;而Ca的2p3/2结合能略微增加,为347.1 eV,以3CaO·2SiO2的形式存在;Mg的2p结合能减小为49.7 eV,主要以MgO的形式存在。认为矿物在煅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同时,对煅烧前后6#矿石样品中非金属元素C的1s和Si的2p窄谱进行了详细分析,见图 4。从图 4(a)可以看出,煅烧前,出现在结合能为282.9、284.6、286.6和289.1 eV 四个C 1s谱峰,分别对应于吸附O—Si(Si—C)、C—C、C—O、O—C═O;而在结合能为293.2 eV和295.9 eV处的两个C 1s峰则为π-π*振激伴峰[26]。从图 4(b)可见,煅烧后C 1s的所有谱峰的强度减弱,这是因为在煅烧过程中有CO2逸出,而煅烧时可能逸出CO2的物质有CaCO3和MgCO3。煅烧后C 1s在结合能为289 eV处的谱峰并没有完全消失,可能是由于6#样品含有两种碳酸盐,在该煅烧温度下,并未完全分解。这是因为MgCO3的分解温度为735℃,而CaCO3的分解温度为1120℃[27],所以在900℃煅烧时MgCO3发生分解,而CaCO3不分解。因此本文认为,煅烧后样品中的碳酸盐主要是CaCO3。此外,根据各元素相对含量的检测结果,煅烧前碳的原子浓度约为30.02%,煅烧后则降至21.32%,这也证实了煅烧过程中有CO2逸出。煅烧后样品的C 1s谱峰中,除了在293.3 eV和296 eV两处存在的π-π*振激伴峰之外,还存在结合能为282.7、284.6、286.4和288.9 eV的四个峰,分别归属为吸附O—Si(Si—C)、C—C、C—O(C—O—Si)和O—C═O。
6#样品煅烧前Si的2p结合能为99.8 eV,对应于Si—Si,煅烧后位移至100.1 eV,这进一步证实了煅烧过程中有C—O—Si形成。这一点也可以通过煅烧前后碳原子(浓度降低8.7%)和氧原子(浓度只降低4%)的浓度变化来证明。
根据表 3中的数据,按照原子质量浓度分别计算了形成γ-Al2O3、CaO、MgO、SiO2、CaO、CO2和C—O—Si等化合物所需的理论氧原子的质量浓度(假定O在C和Si之间等量分配)为44.5%,实验值为43.56%。理论值和实验值很接近,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推理过程的正确性。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C、O、Si等非金属元素。
2.3 热重分析
热重分析(TG)是指在程序控制升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 主要用来研究聚合物在空气中或惰性气体中热稳定性和分解作用。为了获得样品的热稳定性信息,本文对各样品进行了热重分析。加热后的所有样品均变成浅棕色粉末。各样品的TG曲线与DTG曲线见图 5。
从图 5各样品的TG曲线中可以看出4#和5#样品的TG曲线形状相似,3#和6#样品的TG曲线形状也相似。各样品的TG与DTG数据列于表 4。
从图 5和表 4的数据可以看出,各样品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温度区间和质量变化各不相同。其中6#样品在90~170℃温度区间增重放热,吸收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在170~510℃温度区间,样品质量平缓下降,失重0.5%,看似发生了一个单一步骤反应,但从DTG曲线看,发生了3次变化,与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Si—O—C结构不完整,使其结构趋于完整(重组)有关。在510~650℃温度区间,失重0.8%,吸热,与失去结晶水或层间水有关。在650~825℃温度区间失重13.2%,半寿温度落在735℃,是MgCO3的分解温度[28]。825℃ 以后的温度区间增重0.8%,放热,顶峰温度为881℃,说明发生了某种氧化反应或与3CaO·2SiO2的形成有关。
表 4 各样品的TG和DTG数据Table 4. TG and DTG data of the samples样品编号 项目 TG台阶 5 1 2 3 4 1 温度区间/℃ 20~100 100~225 225~810 >810 - 质量变化 增重放热 失重吸热 增重吸热 失重吸热 - 增失重率/% +1.1 -0.2 +1.3 -1.6 - 2 温度区间/℃ 20~100 100~517 517~690 690~880 >880 质量变化 增重放热 失重无热 失重吸热 失重无热 失重吸热 增失重率/% +0.8 -0.2 -2.1 -0.1 - 3 温度区间/℃ 475~795 >795 - - - 质量变化 失重吸热 增重吸热 - - - 增失重率/% -2.8 - - - - 4 温度区间/℃ 20~467 467~790 >790 - - 质量变化 增重吸热 失重放热 失重吸热 - - 增失重率/% +1.1 -0.2 -1.6 - - 5 温度区间/℃ 20~225 225~475 475~675 >675 - 质量变化 增重吸热 没有变化 增重吸热 增重放热 - 增失重率/% +1.1 - -1.0 - - 6 温度区间/℃ 90~170 170~510 510~650 650~825 >825 质量变化 增重吸热 失重 失重吸热 失重吸热 增重放热 增失重率/% +1.6 -0.5 -0.8 -13.2 +0.8 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含有C、O等非金属元素。
3 结语
本文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多种手段详细研究了矿石样品中阴离子的存在状态及变化。 这些阴离子由H、C、O、Si等非金属元素组成,主要以—C—O、C═O、Si—O—C和Si—O阴离子形式存在,并与Mg、Al、Ca等金属元素形成γ-Al2O3、CaO·SiO2、MgCO3、CaCO3等矿物质。加热后,样品首先损失水分,并致其中的MgCO3发生分解,分解产生的MgO与Si—O结合生成MgO·SiO2。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含有碳酸盐和硅酸盐,是具有白云石矿石特性的混合型矿石,但要获得矿石更详细信息,还需在广泛的区域对矿石样品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研究可为研究其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以及为进一步勘探、开发、利用新疆广泛的矿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致谢:
本文作者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进修期间,尹学博老师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和帮助,李文友、章应辉、孔德明、乔圆圆 等老师在专业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指导,刘玉萍、王淑荣、沙伟楠、陶林、孙伟、王世龙、徐阳、赵华丽、康艳飞等同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致谢:: 感谢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六地质队曾桂华高级工程师对野外和采样工作的指导。 -
图 2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区地质图和采样位置(改编自1 ∶ 50000地质图)
1—第四系沉积; 2—白垩系红色砾岩; 3—二叠系硅质岩、结核状灰岩; 4—石炭系砂页岩夹煤层; 5—泥盆系灰岩、石英砂岩和砾岩; 6—奥陶系板岩、长石(石英)砂岩; 7—燕山晚期花岗岩; 8—燕山早期花岗岩; 9—印支期花岗岩; 10—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脉; 11—热液交代填充型钨锡多金属矿脉; 12—断裂破碎带充填型钨锡多金属矿脉; 13—石英脉型、云英岩型钨锡多金属矿脉; 14—断层和推测断层; 15—省界; 16—采样位置。
Figure 2. Geological map of the Xitian W-Sn polymetallic ore field and sampling locations (Modified from 1∶50000 geological map)
表 1 山田和桐木山矿床辉钼矿及标准物质JDC的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
Table 1 Re-Os analytical results of molybdenites from the Shantian and Tongmushan ore deposits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JDC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质量m/mg w(Re)/10-6 w(普Os)/10-9 w(187Os)/10-6 w(187Os)/10-6 模式年龄/Ma 测定值 2SD 测定值 2SD 测定值 2SD 测定值 2SD 测定值 2SD 山田 ST-01 200.56 12.44 0.10 0.050 0.006 7.816 0.061 20.72 0.17 158.9 2.2 桐木山 TMS-02 202.61 2.367 0.037 0.003 0.002 1.488 0.024 3.977 0.037 160.2 3.2 标准物质 JDC 50.01 17.09 0.14 - - - - 25.15 0.20 141.0 1.9 表 2 南岭地区晚侏罗世钨锡多金属矿床的Ar-Ar和Re-Os年龄统计
Table 2 Ar-Ar and Re-Os mineralization ages related to W-S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area on late Jurassic
矿床名称 省份 云母Ar-Ar法定年的年龄/Ma 参考文献 辉钼矿Re-Os法定年的年龄/Ma 参考文献 八仙脑钨矿 江西 165.7±1.3,59.8±1.1,143.5±1.4 曾庆涛等[40] - - 漂塘钨矿 江西 155.0±2.4~158.9±1.4 张文兰等[41] - - 柯树岭钨锡矿 江西 158.8±1.2 刘善宝等[42] - - 大吉山钨矿 江西 144.4±0.5,147.2±0.6 张文兰等[43] - - 张天堂钨矿 江西 - - (155.2±2.3)~(156.5±2.1) 丰成友等[44] 牛岭钨锡矿 江西 - - 154.9±2.6,154.6±9.7 丰成友等[45] 樟斗钨矿 江西 - - 149.1±7.1 丰成友等[45] 浒坑钨钼矿 江西 - - 150.2±2.2 刘珺等[46] 淘锡坑钨矿 江西 - - 154.4±3.4 陈郑辉等[47] 芙蓉锡矿 湖南 154.8~160.1,150.6~157.3 毛景文等[48] - - 150.6±1.0,159.9±0.5,154.8±0.6 彭建堂等[49] - - 新田岭钨矿 湖南 156.1±0.4 毛景文等[37] - - 香花岭锡矿 湖南 154.4±1.1,160±1.2,158.7±1.2 Yuan等[50] - -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 湖南 153.4±0.2 毛景文等[37] 151.0±3.5 李红艳等[51] 瑶岗仙钨矿 湖南 - - (152±3.5~(161.1±4.5) Peng等[52] - - (153±7)~(163.2±4.2) Wang等[53] 159.0±1.5 毛景文等[54] 161.3±2.1 毛景文等[54] 黄沙坪铅锌铜钨锡矿 湖南 - - 154.2±2.2 姚军明等[55] - - 153.9±1.7,154.2±2.2 毛景文等[54] - - 153.8±4.8 马丽艳等[56] - - 159.4±3.3,57.5±2.4,157.6±2.3 雷泽恒等[57] 九嶷山大坳锡矿 湖南 - - 151.4±2.4 付建明等[58] 锡田锡多金属矿 湖南 155.6±1.3,157.2±1.4 马丽艳等[15] 150.0±2.7 刘国庆等[18] 行洛坑钨钼矿 福建 - - 156.3±4.8 张家菁等[59] 石人嶂钨矿 广东 - - 154.2±2.7 付建明等[60] 师姑山钨铋矿 广东 - - 159.1±2.2 付建明等[60] 注:“-”表示暂无此数据。 表 3 南岭地区晚侏罗世钨锡多金属矿床辉钼矿中铼含量统计
Table 3 The molybdenite Re contents of W-Sn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the Nanling area on late Jurassic
矿床名称 省份 辉钼矿Re-Os法定年的年龄/Ma 辉钼矿中铼含量 参考文献 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 湖南 151.0±3.5 1.040×10-6~1.340×10-6 李红艳等[51] 瑶岗仙钨矿 湖南 (152±3.5)~(161.1±4.5) 1.016×10-8~2.618×10-6 Peng等[52] 153±7 5.436×10-8~4.895×10-7 Wang等[53] 163.2±4.2 9.025×10-7~4.909×10-6 黄沙坪铅锌铜钨锡矿 湖南 154.2±2.2 0.460×10-6~2.590×10-5 姚军明等[55] 153.8±4.8 3.107×10-6~4.683×10-5 马丽艳等[56] 159.4±3.3 4.347×10-7~2.171×10-5 雷泽恒等[57] 157.5±2.4 1.175×10-6~1.192×10-5 157.6±2.3 5.890×10-7~1.743×10-5 九嶷山大坳锡矿 湖南 151.4±2.4 2.933×10-8~1.175×10-6 付建明等[58] 锡田荷树下锡矿 湖南 150.0±2.7 1.739×10-8~2.838×10-7 刘国庆等[18] 行洛坑钨钼矿 福建 156.3±4.8 2.851×10-6~4.292×10-6 张家菁等[59] 石人嶂钨矿 广东 159.1±2.2,157.6±1.6 4.843×10-7~5.039×10-6 付建明等[60] 师姑山钨铋矿 广东 154.2±2.7,154±2 5.773×10-7~1.495×10-6 付建明等[60] 注: 辉钼矿中铼含量统一格式为小数点前为一位数,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