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来源期刊
  • DOAJ 收录
  • Scopus 收录

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的痕量金

邢夏, 徐进力, 陈海杰, 邢辰, 白金峰, 张勤

邢夏, 徐进力, 陈海杰, 邢辰, 白金峰, 张勤. 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的痕量金[J]. 岩矿测试, 2015, 34(3): 319-324. DOI: 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3.010
引用本文: 邢夏, 徐进力, 陈海杰, 邢辰, 白金峰, 张勤. 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的痕量金[J]. 岩矿测试, 2015, 34(3): 319-324. DOI: 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3.010
Xia XING, Jin-li XU, Hai-jie CHEN, Chen XING, Jin-feng BAI, Qin ZHA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Gold in Plant Samples from a Gold Mining Area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Ascorbic Acid as the Matrix Modifier[J].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5, 34(3): 319-324. DOI: 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3.010
Citation: Xia XING, Jin-li XU, Hai-jie CHEN, Chen XING, Jin-feng BAI, Qin ZHANG. Determination of Trace Gold in Plant Samples from a Gold Mining Area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Ascorbic Acid as the Matrix Modifier[J]. 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 2015, 34(3): 319-324. DOI: 10.15898/j.cnki.11-2131/td.2015.03.010

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的痕量金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121201112027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邢夏,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E-mail: 13833667427@139.com

    通讯作者:

    徐进力, 工程师, 主要从事地球化学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E-mail: 80368070@qq.com

  • 中图分类号: O657.31;O614.123

Determination of Trace Gold in Plant Samples from a Gold Mining Area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with Ascorbic Acid as the Matrix Modifier

  • 摘要: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低含量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但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痕量金时, 传统方法的称样量较大(20 g), 样品在马弗炉中灰化不完全, 检出限较高(0.29 ng/g)。本文确定了应用GFAAS分析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痕量金的测定条件, 石墨炉的升温程序为:金的灰化温度1000℃, 原子化温度2000℃, 以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 瓷坩埚为灰化器皿, 且将样品的灰化温度降低到500℃, 灰化时间2.0 h, 确保了样品灰化完全且待测元素不发生挥发损失。本方法称样量较小(5.0 g), 检出限为0.03 ng/g, 精密度为6.8%~11.9%, 加标回收率为83.8%~104.7%。经过金矿区实际植物样品试验, 发现不同植物对金的富集能力相差较大, 其中玉米植株对金的富集能力强。
  • 随着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逐步深入,需要对各种样品中的金进行准确测量[1, 2]。目前,金的一般测定方法仍然局限于火试金重量法[3, 4]和氰醌容量法[5]等传统方法,这两种方法广泛应用于高品位金的测定,且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对实验室的人员操作水平和工作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成本,而且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毒化学试剂。对于地球化学样品中低含量的金,主要的测定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6, 7, 8]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9, 10, 11, 12, 13, 14]。GFAAS的应用更为普遍,一般操作方法是采用王水分解样品,通过活性炭[13, 14, 15]或者泡塑[16, 17]分离富集,然后利用硫脲将分离富集的金解脱到溶液中进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成本较低,而且对痕量金的测定有较高的准确度,在地质领域已经逐步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分析技术手段。

    由于植物样品中金含量很低,为了提高痕量金的测定准确度,需要较大的称样量,同时为了保证样品灰化完全,降低基体元素的干扰,除了采取分离富集的方法外,还要求称样量不能过大。张明仁[18]和牛娜等[19]采用GFAAS对金矿区植物样品中金的测定条件进行研究,实现了以大称样量(20 g)测定植物样品中的金,但是该方法由于称样量过大,样品在马弗炉中难以被完全灰化,且样品被浓缩了4倍,方法检出限仍然较高(0.29 ng/g),难以满足当前勘查地球化学的需要。

    利用抗坏血酸作为基体改进剂,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结合测定痕量金,不仅能够提高测定金的灵敏度,也可降低该方法的检出限[20]。基于此,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应用GFAAS法分析痕量金的灰化条件[21, 22],将称样量降低至5.0 g,以抗坏血酸作为基体改进剂进行测定。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分析金矿区异常区和背景区实际植物样品,初步研究植物对金的富集能力。

    ZEEnit6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德国耶拿仪器有限公司),长寿命石墨管。仪器工作条件和石墨炉升温程序见表 1

    表  1  仪器工作条件和石墨炉升温程序
    Table  1.  Working parameters of instrument and temperature program of graphite furnace
    GFAAS仪器工作条件石墨炉升温程序
    工作参数设定条件步骤温度
    (℃)
    斜坡
    (℃/s)
    保持时间
    (s)
    波长242.8 nm干燥90105
    狭缝1.2 nm100105
    灯电流8.0 mA110105
    积分方式
    背景扣除方式
    峰高
    Zeeman
    灰化100015010
    进样体积15.0 μL原子化200003
    基体改进剂体积5.0 μL除残230003
    辅助气流速0.2 L/min
    积分时间1.5 s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盐酸(1.19 g/mL)、硝酸(1.42 g/mL)、氯化铁溶液(250 g/L):均为优级纯。

    硫脲溶液(10 g/L):优级纯,现配现用。

    聚氨酯型泡沫塑料:用剪刀剪成长方形小块,每块约0.2 g,用5%的盐酸溶液浸泡2.0 h,洗净挤干,装瓶备用。

    金标准溶液(1.0 mg/mL,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

    金标准储备溶液(500 ng/mL)。

    抗坏血酸溶液(10 g/L):现用现配。

    实验中所需要的标准溶液,均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配制。

    将植物样品洗净并烘干,用植物碎样机将其粉碎后,称取10.0 g样品于50 mL石英坩埚中,先在300℃马弗炉中焦化30 min,然后升温至500℃,保持2 h后取出,冷却。在瓷坩埚中将灰份用去离子水润湿,直接加入20 mL 50%的王水,置于约200℃的电热板上加热并保持90 min左右,取下冷却,转移到200 mL三角瓶中,并加入2.0 mL氯化铁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 mL左右,再加入一块聚氨酯型泡沫塑料,加塞置于振荡器上振荡1 h,取出泡沫塑料,用去离子水洗净,放入盛有5.0 mL硫脲溶液的25 mL玻璃比色管中,用洗净的玻璃棒挤压排出泡塑中的空气,将比色管置于沸水浴中保持20 min,趁热取出泡沫塑料,待溶液冷却后备测。

    灯电流和狭缝宽度在测定过程中对仪器吸光度和信噪比有较大影响。实验中改变灯电流和狭缝宽度,记录空白溶液和20 ng/mL金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结果表明:灯电流和狭缝宽度的增加均可以降低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同时金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也缓慢降低,但是两者的比值(信噪比)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根据灯电流和狭缝宽度的选择原则,同时考虑仪器的信噪比和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对方法检出限的影响,实验中选择灯电流为8.0 mA,狭缝宽度为1.2 nm。

    灰化阶段的目的是除去样品溶液中基体成分,且不使被测元素挥发损失为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较高的灰化温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背景,提高信噪比。实验中选择不同的灰化温度进行试验,结果见图 1,温度从400~1300℃是灰化温度曲线,1400~2400℃为原子化曲线。

    图  1  基体改进剂对灰化和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Figure  1.  The matrix modifier effects on ashing temperature and atomization temperature

    灰化阶段结果表明:当灰化温度过低时,基体干扰较多,测定吸光度较低,随着灰化温度的提高,测定吸光度也开始增加;但是当灰化温度过高时,被测元素会被部分原子化,导致被测元素挥发损失,其吸光度降低。同时,抗坏血酸本身是一种还原剂,作为基体改进剂加入后在干燥和灰化阶段能将硫脲介质中的Au+很快还原成Au(0),而且当灰化温度达1000℃时,金也不会损失,从而提高了灵敏度,也将元素的灰化温度提高了近200℃。

    原子化阶段结果表明:未加基体改进剂时原子化温度为1700℃;加入基体改进剂后原子化温度提高到2000℃,但是金的吸光度也提高近30%。当原子化温度过低时,原子吸收谱图不规则且有拖尾现象;原子化温度过高,会导致石墨管使用寿命缩短。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原子化温度为2000℃,也确定了基体改进剂的加入对金的灵敏度有较大的提高。

    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确定:金的灰化温度为1000℃,原子化温度为2000℃,同时需要加入10 g/L抗坏血酸5 μL。

    文献报道的常规灰化温度基本在650℃左右。灰化温度过低,样品中大量的有机物和干扰元素不能被完全消除;灰化温度过高,会导致植物样中的金损失。同时,干法灰化植物样必须采用缓慢升温的方式,以防止升温过快使植物样骤然灼烧而溅失。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植物样品先在300℃马弗炉中保持1 h,焦化植物样,然后升到所需的灰化温度,在不同温度下对植物样进行灰化试验。实验结果(图 2)表明:灰化温度不同,样品分析结果相差较大;灰化温度为400℃时,样品中的有机质等一些基体成分没有被灰化完全,影响了泡塑的吸附率,导致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灰化温度达到500℃时,基体成分基本被灰化完全,样品测定结果较高;继续升到700℃时,由于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样品中的金也损失一部分,从而测定结果又偏低。因此,通过试验确定样品的灰化温度为500℃。

    图  2  不同灰化温度下植物样中金的分析结果
    Figure  2.  Analytical results of Au in plants at different ashing temperature

    如果灰化时间过短,样品中的基体成分不能充分灰化完全,导致测定结果误差较大;灰化时间过长,引起了金的挥发损失。实验结果表明:灰化时间低于1.0 h,植物样品中金的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灰化时间达到1.0 h以上时,金测定结果基本保持恒定。为了取得较好的分析数据,又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选择较短的灰化时间,本实验选择样品的灰化时间为2.0 h。

    土壤样品一般选择在瓷坩埚中灰化,而一些特殊的样品(如植物)可以选择在石英坩埚中灰化。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材质、体积均为100 mL的坩埚灰化植物样品,将灰化好的样品直接在坩埚中加入50%的王水溶解,然后定量转移到三角瓶中振荡吸附,结果表明两种坩埚对金的分析结果无较大影响。

    传统方法是将灰化好的植物样品先转移到三角瓶中,加入王水溶解,再振荡吸附。由于灰化好的植物样品量很少,体积也变小,在样品转移过程中发生损失,且瓷坩埚比石英坩埚更容易粘带样品,导致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本方法改变了分析过程中灰份的溶解程序:将灰化好的灰份在瓷坩埚中直接加入王水溶解,然后将溶液转移到三角瓶中,避免了固体成分转移的损失,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分析结果。

    分别移取金标准储备溶液0.00、0.5、1.00、2.00、5.00、10.0 mL,定容至50 mL,配制为0.00、5.00、10.0、20.0、50.00、100 ng/mL的标准系列(10 g/L的硫脲介质),按照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绘制出标准曲线。当金浓度大于100 ng/mL时,标准曲线产生弯曲,所以按照检测下限为3倍的检出限计算,本方法理想的线性范围为0.09~100 ng/mL,线性方程为:y=127.21x-2.0959,相关系数为0.9975。

    按照样品分解步骤制备11个样品空白溶液,按照设定的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测定,11个样品空白溶液中金的测定值(ng/g)为:0.018、0.012、0.021、0.033、0.019、0.027、0.034、0.012、0.023、0.031、0.025。计算3倍的标准偏差,同时考虑稀释因子,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03 ng/g。

    在选定实验条件下,选择了3个不同植物样品,平行称取6份,计算分析结果的精密度(RSD)在6.8%~11.9%之间(表 2)。

    表  2  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
    Table  2.  Precision and spiked recovery tests of the method
    植物样品精密度加标回收率
    6次分次测定值
    (ng/g)
    平均值
    (ng/g)
    标准偏差
    (ng/g)
    RSD
    (%)
    样品含量
    (ng/g)
    加标量
    (ng/g)
    测量值
    (ng/g)
    回收率
    (%)
    玉米茎叶59.151.857.6
    50.157.358.4
    55.73.786.83.335.007.8088.9
    蒿草4.594.954.18
    4.415.135.26
    4.750.438.94.235.009.50104.7
    羊不吃叶3.563.023.98
    3.964.054.29
    3.810.4511.952.750.094.683.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加标回收方法验证方法准确度。选择了3个不同植物样品,分别加入一定量已知浓度的金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将样品分解,在选定最佳的仪器条件下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3.8%~104.7之间(表 2)。

    由于植物样品中金的含量很低,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分别在异常区和背景区采集了3种类型的植物样品(共6件)进行试验,同时比较了异常区和背景区植物根系土壤中金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背景区的植物根系土壤中金的含量均低于3.22 ng/g,对应的植物中金的含量则更低,均低于0.6 ng/g;异常区的植物根系土壤中金的含量较高,达到899~1321 ng/g,且对应的植物中金的含量也普遍较高(4.4~61.8 ng/g)。但是,3种不同的植物对金的富集能力却相差较大,从实验结果分析,玉米植株的金含量为61.8 ng/g,而蒿草和羊不吃叶的金含量分别为4.4 ng/g、7.5 ng/g。因此,可以确定玉米植株对金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通过应用GFAAS法测定植物样品中金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仪器最佳的测定条件和植物样品灰化的最佳条件,使植物样的灰化温度降低至500℃,保证待测元素在高温下不发生挥发损失;同时改变了样品灰份的溶解顺序,避免了样品转移过程中的损失,降低了测定结果的误差。

    本方法能够很好地适用于金矿区实际植物样品中金的分析要求,通过对比异常矿区和背景区植物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的玉米植株对金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也说明植物深穿透地球化学可以为地质找矿提供科学的数据。

  • 图  1   基体改进剂对灰化和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Figure  1.   The matrix modifier effects on ashing temperature and atomization temperature

    图  2   不同灰化温度下植物样中金的分析结果

    Figure  2.   Analytical results of Au in plants at different ashing temperature

    表  1   仪器工作条件和石墨炉升温程序

    Table  1   Working parameters of instrument and temperature program of graphite furnace

    GFAAS仪器工作条件石墨炉升温程序
    工作参数设定条件步骤温度
    (℃)
    斜坡
    (℃/s)
    保持时间
    (s)
    波长242.8 nm干燥90105
    狭缝1.2 nm100105
    灯电流8.0 mA110105
    积分方式
    背景扣除方式
    峰高
    Zeeman
    灰化100015010
    进样体积15.0 μL原子化200003
    基体改进剂体积5.0 μL除残230003
    辅助气流速0.2 L/min
    积分时间1.5 s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实验

    Table  2   Precision and spiked recovery tests of the method

    植物样品精密度加标回收率
    6次分次测定值
    (ng/g)
    平均值
    (ng/g)
    标准偏差
    (ng/g)
    RSD
    (%)
    样品含量
    (ng/g)
    加标量
    (ng/g)
    测量值
    (ng/g)
    回收率
    (%)
    玉米茎叶59.151.857.6
    50.157.358.4
    55.73.786.83.335.007.8088.9
    蒿草4.594.954.18
    4.415.135.26
    4.750.438.94.235.009.50104.7
    羊不吃叶3.563.023.98
    3.964.054.29
    3.810.4511.952.750.094.683.8
    下载: 导出CSV
  • 期刊类型引用(6)

    1. 侯德华,潘志龙,杨鑫朋,张立国,何娇月,张欢,程洲,王硕,王金贵. 西藏札佐晚白垩世中期埃达克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3(03): 592-603 . 百度学术
    2. 潘岚,谢伟. 藏南泽当努日铜钨钼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四川地质学报. 2023(04): 615-624 . 百度学术
    3. 闫国强,王欣欣,黄勇,李光明,刘洪,黄瀚霄,张志,田恩源,赖杨. Pb同位素对努日铜钼钨多金属矿床成矿物源的制约. 地球科学. 2020(01): 31-42 . 百度学术
    4. 张志平,钟康惠,董瀚,李鸿睿,汪宏涛. 西藏桑日县帕南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研究及构造背景探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0(02): 52-64 . 百度学术
    5. 武雪梅,张志平,雒晓刚,周彦慧,刘晓涛,汪宏涛,王晓东. 西藏桑耶寺北岗结则雄花岗闪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矿产勘查. 2019(06): 1339-1350 . 百度学术
    6. 姚兴华,张志平,梁硕鹏,刘彩英,张晓娟. 西藏山南努日地区比马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矿产勘查. 2019(09): 2119-212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图(2)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55
  • HTML全文浏览量:  317
  • PDF下载量:  904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12-21
  • 修回日期:  2015-05-07
  • 录用日期:  2015-05-12
  • 发布日期:  2015-03-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